創意無界,藝啟未來——學科與專業發展研討會,共繪藝術教育新藍圖
發布時間:04-14 來源:留學橋3月20日,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在圖文信息中心408會議室召開學科與專業發展研討會。會議由教務處處長陳月浩主持,常務副校長林敏,副校長李梅,副校長唐竭婧,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院長、教學副院長、專業主任等參加了會議。會議圍繞“學科與專業發展”主題展開深入討論,旨在推動學校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學科優化與專業布局調整。
會議伊始,林敏詳細通報了當前學校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林敏強調,學校今年將圍繞四項重點工作展開:一是值此20周年校慶之際,做好學校發展的總結與反思;二是學科建設與專業發展的優化與轉型;三是申碩工作的推進;四是產教融合大平臺的搭建,推動學生真題真做,提升就業競爭力。他希望大家一起來思考,AI時代下的“新藝科”的內涵與外延,藝術教育所培養的核心素養的底座是什么?
全國高校藝術類專業調整趨勢與我校布局
陳月浩分析了近三年全國高校專業調整的趨勢:數字媒體藝術、藝術與科技等新興專業新增較多,而傳統專業如產品設計、動畫等則因市場需求變化而減少。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現有20個藝術類專業,涵蓋設計學、美術學、戲劇影視學、音樂舞蹈學等多個領域,但是學科比較單一。希望與會人員能把自己的思考放在國家和地方的發展戰略下,放在教育部和市教委對學科專業優化調整的要求下,放在人工智能時代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下,放在學校未來二十年以及更長遠的發展格局中,對學科與專業發展提出意見與建議。
人工智能趨勢下的藝術類專業發展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藝術類專業的轉型與創新成為會議討論的重點。設計學院執行院長王紅江指出,設計學科應打破專業壁壘,推動跨專業合作:大一學生學習通識基礎課,大二、大三年級學習專業基礎課,大四開展特色工作室教學;未來設計類專業工作室也將橫向打通,培養出善用AI的設計師。
跨學科融合與個性化教學
時尚設計學院教學副院長劉侃提出,未來的教學模式應打破傳統的分段式培養,轉向全流程的能力引導。她建議通過知識圖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實現個性化學習。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院執行院長閔潔則強調,文創產業需要具備整合能力和敘事能力的人才,學校應加強跨學科合作,推動文創與科技的融合。流行音樂舞蹈學院教學副院長馬麟鴻提出,學校應建立專業協同機制,打破學院壁壘,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提升實踐能力。
會議最后,李梅強調,此次會議吹響了學校“不忘初心、再出發”的號角,標志著學校在新時代背景下重新審視自身定位、迎接新挑戰的開始。
此次研討會為SIVA的學科與專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學校將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產教融合,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藝術時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