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很多年里,2020年都是“未來”的代名詞——汽車滿天飛機器人遍地走,人們穿著機械感滿滿的服飾,在太空與地球來去自如...我們對這樣的未來有著各式各樣的憧憬,而隨著2020年真正臨近,一切逐漸清晰:我們將擁有一個精致、重塑和治愈的世界!
1、未來揭秘
90年代和00年代的科技熱潮催生出“迅速行動,突破界限”的設計思維,一切在飛速改變,快到我們甚至來不及弄清楚數字創新到底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一大波智械已呱呱墜地填滿我們的生活。
現在,情況將徹底改變!在2020年,設計師將為人工智能添加更多人類特性。Amazon的Alexa已經會笑了,Apple的Siri很快就能耳語了……
職場也將開始注重同理心,情商(EQ)在未來職場將和智商 (IQ) 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偨Y來說,隨著人類越來越數字化,科技將越來越人性化!
2、文化融合
小眾文化還存在嗎?現如今,自媒體以社交平臺展示想法和共性,世界是否正將小眾文化這群充滿個性與奇思妙想的人拒之門外?
未必如此!新興的亞文化、創新的理念等無形事物間的關聯反而更加緊密甚至超越有形事物,也正因如此,它們比任何有形之物都更難以被商品化。在這個世界,小眾群體正撼動著大眾文化,并非旁觀而是傾聽,這將成為文化間逐步架構起友好關系的橋梁。
現今的一些新興國家對自己文化的欣賞正逐漸代替西方文化的輸入和影響,設計師和藝術家們開始重視自己國家的傳統,本土化創意消費漸漸變成新潮的事情。
3、擁抱普通
2020年,我們關注的是普通人,而非超人。在世界年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設計師們無疑是尋求前進方向的先驅。伴隨傳統宗教在美國和西歐的影響力逐年衰落,人們自發產生的信仰逐漸成型:旅行+探索會是人們挑戰身心極限的全新方式。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尋求完美的未來:走在浪尖的設計師們同樣也鼓勵人們張開懷抱接受那些讓我們、讓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瑕疵和不完美。
4、后消費主義
高中經濟老師曾經說過:在相對成熟的市場中,人們傾向于減少消費。現如今,隨著消費減少,設計正將重心逐步轉移到產品的循環改造再利用上,考慮如何將一次性使用轉化為可回收循環使用。與此同時,隨著自愈式水泥和生化塑料等新生材質如雨后春筍般冒頭,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物質財富”這句話的定義早已不復當初。在2020年我們仍熱衷于消費和購物,但我們也將更關注消費所帶來的真正代價。
2020年作為一個里程碑,代表新的開始還是黯淡的終結?答案是兩者兼具!
在這個未來元年,設計將強調新的發聲渠道、代際視角,以及智能手機所不能滿足的情感需求。市場營銷、傳統企業結構和大眾消費這些熱門事物逐漸被厭棄,人們將不再一味高喊“打破“、“重建”,而是躬身致力于“修復”、“完善”。
這是讓變革切實可行的一年,幻想憧憬未來的階段結束了,現在,讓我們著手繪制未來的每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