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寧上任半年 環保部“腰桿硬了”
陳吉寧上任半年 環保部“腰桿硬了”:清理環評亂象、約談20個城市的市長、叫停小南海水電站項目、對污染大戶實施停產整頓……曾經的“*尷尬部門”腰桿正越來越“硬”。
“陳吉寧上任后,環保執法終于‘硬氣’了,敢于對大項目說‘不’,對大的企業‘亮劍’。”國內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近日向記者表示,自從今年2月陳吉寧上任部長以來,環保部氣象一新。
事實上,在這背后,是環保部施政理念的變化。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告訴本報記者,新部長上臺后,環保部明確了新的工作思路,歸結起來就是“強勢環保、人民環保、智慧環保”三大手段。
無強勢不環保
6月末,一場關于臨沂治污的爭論不期而至。據報道,山東臨沂因為被環保部約談,突擊對全市57家污染大戶實施緊急停產整頓,導致6萬人失業。
面對“環保拖累GDP”的指責,環保部強力反擊,在指定媒體上先后發表了《“臨沂樣本”的全邏輯》《“臨沂之爭”真相調查》等多篇文章,調查結果顯示,1-5月臨沂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0.9億元,增長12.8%,增幅列全省**位,全市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態勢。不僅改善了大氣環境質量,同時倒逼污染行業加快轉型步伐,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陳吉寧是從原清華大學校長任上“空降”環保部的,屬于“學者型”官員,少了一些利益糾葛,所以才更能夠放得開手腳。而上任伊始,他便指出環保系統內部存在下屬環評機構“戴著紅頂賺黑錢”的問題,并要求國內環保系統的環評機構在2016年年底前全部脫鉤,環保部直屬單位的8家機構今年率先完成。
全民參與
多年以來,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每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幾乎都要提到“信息公開、公眾參與”,在他看來,這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
今年以來,他發現環保部在這方面有了很多新動作。例如,陳吉寧上任后,**個座談會就選擇和媒體見面,聽取新聞界對當前環境形勢的建議。
今年7月,環保部審議并原則通過了《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草案)》。馬軍表示,在該辦法制定過程中,環保部政策研究中心也與他們這些NGO進行了溝通,請他們提出建議。
智慧環保
公開報道顯示,7月6日,陳吉寧曾赴環保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調研,觀看了旋翼無人機飛行表演,參觀了無人機實驗室、大氣環境遙感部、水環境遙感部和主機房等。他表示,衛星環境應用中心要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為環保核心業務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努力成為環保部門的“眼睛”和“大腦”。
經過一系列改善,已初見成效。環保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同比下降了2.90%,氨氮排放總量同比下降3.18%,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同比下降4.63%,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同比下降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