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產業步入快速成長期 聚光燈下難掩多重挑戰
膜產業步入快速成長期 聚光燈下難掩多重挑戰: 隨著城市污水治理和飲用水質量日益受到重視,我國膜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從起步到推廣再到擴張,市場對膜產品的需求快速提升。但聚光燈下,困局依然存在,膜產業面臨多重挑戰。
資料顯示,膜技術是解決資源型缺水、保障我國水**的重要舉措,是能源結構調整與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技術,是傳統工藝改造、實現資源回收的關鍵路徑,更是在水環境保護、大氣治理中承擔重要角色。因此,有觀點認為,我國水資源緊缺、環境保護、新能源開發、傳統工藝技術改造加速了膜產業的發展,未來膜產業將迎來戰略機遇期,一場饕餮盛宴即將拉開帷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未來幾年我國膜產業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幅,到2023年,我國膜產業產值將接近4000億元,膜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作為我國環境治理的重點,水污染防治經常用到膜產品,如: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它們不僅處理雜質能力高、出水水質高,還有利于去除水中的鹽類或小分子。繼而,近年來,膜產品在能源電力、有色冶金、海水淡化、給水處理、污水回用及醫藥食品等領域的工程應用規模迅速擴大。
以海水淡化為例,根據相關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將向規模化、集成化方向發展,逐步成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海水淡化產業化的主要方法有海水反滲透法和熱力淡化法。作為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的核心,膜的性能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成本和產品水的性能。可見,僅海水淡化領域,膜產業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但行業在不斷前進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痛點,如:膜材料長期依賴進口、膜工業產值仍較低、**能力較弱、膜產業配套能力不足、企業規模普遍小,產品質量把控不足、應用領域偏窄等問題。而且同國外產品相比,國內膜產品的缺陷普遍表現在通量較小、壽命較短、性能不穩定、孔徑不均勻等問題上。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下一步,要提高膜行業的**意識和**能力,以新材料、新技術研發提升產業競爭力。同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應根據各自優勢,引進和培養并舉,形成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
在中國膜工業協會秘書長尤金德看來,為了把好產品質量關,膜行業應該針對膜產品生產和銷售企業開展規范市場秩序、強化行業自律、實行資質管理的工作,這也是膜行業現階段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