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上海設定四條底線 常住人口不超2500萬
12月15—16日,中國**黨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舉行。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總結2015年工作,認真研究上海“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標任務,審議并通過《**上海市委關于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上海必須守住的四條底線,分別是常住人口規模底線、建設用地總量底線、生態環境底線、**底線。
底線一:2500萬常住人口
守住常住人口規模底線,就是把常住人口不超過2500萬作為長期調控目標。
上海第六次國內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共2301.92萬,也就是說,4年中上海人口增加了123.76萬人。而要守住2500萬人的底線,就意味著未來幾年內,上海的常住人口增加,不能超過74.32萬人。
按照國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要求,以及上海的發展定位,上海也在通過各種舉措實現調控。
底線二:建設用地總量負增長
守住建設用地總量底線,就是未來幾年上海的建設用地增量要逐年減少,規劃建設用地總量只減不增、實現負增長。
上海建設用地總規模接近規劃天花板,新增用地空間非常狹小。截止2014年底,上海全市建成區面積3124平方公里,超過市域陸地面積的45%,與規劃規模3226平方公里相比,只有102平方公里的空間。
此前,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莊少勤曾表示,在土地利用問題上,上海已經給自己戴上了‘緊箍咒’,城市發展進入資源‘緊約束’階段,必須轉型升級。
底線三:生態環境
守住生態環境底線,就是在大氣、水、土壤等關鍵領域加大治理力度,標本兼治、源頭治理,綜合監管、嚴格執法。
上海市人大財經委和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發布的上海“十三五”規劃人大代表和市民調查問卷顯示,調查對象對于“十三五”時期*關注的方面(可多選)中,改善環境(41.1%)位列第三。
底線四:**
守住**底線,就是保障城市生產**和運行**。要防控風險,主動防范經濟金融風險,積極穩妥化解社會矛盾,處置社會穩定風險。
除了城市生產**和運行**,上海還特別提出,主動防范經濟金融風險。
自從上海明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以來,金融業一直在上海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統計數據顯示,上海一季度金融業對上海經濟的貢獻**超過了一半,達到了58.7%。整個上半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活躍,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729.6萬億元,同比增長1.5倍。
今年前3季度,上海金融業增加值2861.31億元,增長27.2%,金融業生產總值占GDP比重達到16.01%。
也因此,主動防范經濟金融風險,也成為上海確保城市**穩定運行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