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飲用水源保護區面積減少34% 市民擔心水質
深圳飲用水源保護區面積減少34% 市民擔心水質:深圳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修編方案已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修編后的《深圳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正式實施,2006年版的《關于調整深圳市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的通知》同時廢止。
筆者對比兩份飲用水源保護文件,發現深圳的飲用水源保護區面積從2006年的594.95平方公里減少到目前的392.72平方公里,降幅高達34%,不少市民擔心如此大規模的減少保護區面積,將使飲用水質量不保。
觀瀾河污染加重被除名
在此次修編的《深圳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中,深圳市共劃分31處水源保護區,與2006年版的27個水源保護區相比,此次增加了五處新的水源保護區:公明水庫、東深供水—雁田水庫、香車水庫、東涌水庫和洞梓水庫。同時,2006年版的觀瀾河水源保護區則沒有入列,當時該水源保護區面積高達198平方公里,成為27個水源保護區中面積**大的保護區。
筆者采訪中了解到,觀瀾河水源保護區之所以從此次的水源保護區中“抹掉”,主要原因是該河段污染加重,成為去年廣東重點河流水質污染的前三,并且污染情況在持續加重,不宜作為飲用水源。
多個水庫保護面積減少
而縱觀此次飲用水源保護區面積變化,除了觀瀾河因為水質差無法作為飲用水源保護區之外,不少原有水源保護區的面積也發生了不少變化。
被譽為深圳“大水缸”的東深供水—深圳水庫水源保護區,在2006年的保護區面積為99.185平方公里,今年則變成58.98平方公里,面積減少四成以上;而西麗水庫的保護區面積也從31平方公里減少到28平方公里;三洲田水庫、鐵崗—石巖水庫、楓木浪水庫和羅田水庫水源保護區面積也有減小。
不少市民擔心水質不保
記者從《國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上了解到,**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設置的排污口必須拆除;不得設置與供水需要無關的碼頭,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堆置和存放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和其他廢棄物;禁止設置油庫;禁止從事種植、放養禽畜,嚴格控制網箱養殖活動;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動和其他活動。二級保護區內不準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改建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須削減污水排放量,保證保護區內水質滿足規定的水質標準;禁止設立裝卸垃圾、糞便、油類和有毒物品的碼頭。準保護區內直接或間接向水域排放廢水,必須符合國家及地方規定的廢水排放標準。當排放總量不能保證保護區內水質滿足規定的標準時,必須削減排污負荷。
不少市民擔心,深圳市此次減少水源保護區面積,意味著城市建設活動更加逼近現有水源保護區,而這種建設活動勢必對水源保護構成威脅,影響居民的飲用水水質。
對此,廣東省水務部門的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水源保護區面積的減少,和水質變化沒有必然聯系,但是市民的擔憂有一定的依據,這種依據就是有關部門對污染源控制的能力。